时间:2022-10-19 20:55:20 | 浏览:1673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3月9日,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利特”)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收购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四达电源”)约80%股权,涉足锂电池。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迎来投资热潮,A股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收购、定增、首次公开募股、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等融资方式布局锂电池。除普利特外,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绒业”)、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宣布跨界布局锂电池,“有锂走遍天下”一时成为市场风尚。
(文丨本报记者 董梓童)
政策利好 市场需求旺盛
据了解,海四达电源从事锂电池及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通信、储能等领域。普利特希望通过收购海四达电源,快速实现从现有主营业务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升级,促进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2月下旬,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域生态”)表示,拟以现金方式增资青海聚之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聚之源”)。增资完成后,持有青海聚之源51%的股权,并获得其控制权。天域生态表示,青海聚之源主要生产六氟磷酸锂、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池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本次交易是公司践行发展战略的举措之一,近期公司已经开展锂电池方面的技术研究。中银绒业等企业也表示进入锂电池领域是公司发展战略。
实际上,A股上市公司涌入锂电池市场的背后,是相关产业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
近日,汽车行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大搜车智云发布的《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白皮书》指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井喷式增长,各月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全年零售销量将近300万台,同2018年-2020年三年总销量相当。券商交银国际发布研报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90万辆,同比增长65%。
锂电池另一主要应用领域储能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月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另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12个省(区、市)发布了储能补贴政策,且补贴力度与补贴形式均有较大突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至今,已有超25家公司跨界锂电池领域。
业绩不佳 寻找新增长点
拓展新业务,对于跨界企业来说,是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1月上旬,锦州吉翔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翔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吉翔股份表示,受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钼的生产加工行业波动较大,导致近年来公司出现业绩波动。通过收购,公司可将业务板块延伸至新能源领域,为公司提供较好的业绩回报。
近年来,天域生态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理想。2018-2020年,天域生态营收分别为10.48亿元、8.37亿元和5.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0.61亿元和-1.57亿元。天域生态希望借涉足锂电池领域补充公司主营业务,优化公司业务结构。
普利特收购海四达电源后也将利好公司业绩。2021年前三季度,普利特净利润亏损203.24万元,同比下滑102.45%。而海四达电源2021年净利润1.003亿元,若成功将其纳入合并报表,普利特盈利能力将快速提升。
不过,产业市场调研机构集邦锂电分析师撰文称,尽管新能源赛道持续保持高景气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行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加上隔行如隔山,锂电池又属于资源密集型、人才紧缺型行业,投资成本高,经营上的压力也将增大。布局锂电池领域,对跨界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后续需注意价值转化,以免让跨界沦为“噱头”。
天域生态坦言,公司在锂电池材料方面尚无人才储备、技术积累、业务资源和研发能力,暂无法与青海聚之源形成业务协同。行业如果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缺少竞争力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
扩产潮至行业竞争加剧
2021年以来,在能源转型大潮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需求火热,拉动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截至去年12月末,锂盐价格较最低点暴涨四倍左右,平均现货价格超过25万元/吨。今年,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涨势依旧猛烈。
在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不少跨界企业也计划扩张产能。根据普利特签署的《框架协议》,普利特不仅拟以现金收购海四达电源80%股权,并有权向其增资不超过8亿元,用于海四达电源动力、储能锂电池扩产及技术设备升级等项目。
天域生态拟增资的青海聚之源也正扩大产线。公开信息显示,青海聚之源计划投建的年产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建设项目,一期年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已竣工,但尚未投产。二期年产4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还在建设过程中。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拟通过收购锂电池资产,实现扩产,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金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也先后宣布计划在锂电池领域扩产。
不仅是跨界企业,产业研究机构高工锂电数据显示,仅2021年三季度,就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锂电池领域企业相继宣布扩产。
有券商分析,从目前扩产情况来看,预计到2023年市场供需可能出现拐点。届时,行业竞争加剧,洗牌提速,产业格局或将重塑。
End
见习编辑丨李泽民
编辑丨李慧颖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6月17日讯,有投资者向纳思达(002180)提问, 董秘你好,贵司半导体,芯片业务包含哪些产品,是否涉及汽车芯片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前景广阔,请问贵司对此有没有规划,将贵司做强做大。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
作 者丨张赛男编 辑丨包芳鸣,见习编辑,张铭心图 源丨图虫2022年三季报披露已拉开帷幕。截至10月17日晚间,沪深两市共有407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度业绩信息。总体来看,两市预喜公司数量达386家,占比超过九成。个股方面,不乏业绩倍增的公司,
文|AI财经社 周长贤编辑|胡刘继10月9日中午,奇瑞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试图为某行业媒体曝出的“奇瑞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划上休止符。该行业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奇瑞将整体打包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又表示收购方不是一般私企,而是大型
奇瑞欲按板块分拆上市6家企业争抢162亿元增资股份■本报记者 龚梦泽9月17日最新消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出增资扩股预公告。《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包括奇瑞控股出让31.4%的股份换取83亿元以及奇瑞股份出让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洋 濮振宇)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奇瑞控股官方获悉,奇瑞控股董事长、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已就奇瑞上市做出最新表态:“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已将加快上市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尹同跃的上述表态,并不令外界意外。去年,奇瑞汽
不久前,奇瑞新能源完成高层换防,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接替了李立忠,亲自出任奇瑞新能源董事长,此举被解读为与奇瑞一直以来筹备的新能源公司独立上市项目有关。更早之前,随着奇瑞完成混改,上市计划也被披露。资料显示,奇瑞汽车、奇瑞
4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15次审议会议召开,同意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夫特”)发行上市(首发)。这是继2018年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之后,奇瑞集团战略性产业孵化的又一
作者:广州塔顶最近南宁百货因姚老板入主的消息被拉了8连板,牛逼坏了。但今天不讲南宁百货,而是讲另一个姚老板概念——合肥百货。最近两年宝能收购观致汽车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这里就不再说了,而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则消息。宝能是姚老板,观致原来
IT之家 10 月 14 日消息,据联想方面消息,新款 YOGA T1 智能眼镜将在双 11 期间上市,另外近视用户可以配相应度数的镜片使用。IT之家了解到, YOGA T1 智能眼镜即联想海外发布的 Glasses T1 AR 眼镜,搭载
(观察者网讯)近视大多是因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拉长、焦点出现偏差而引起,而亚洲的近视患者较多。据日经中文网12月31日报道,开发眼科治疗药和器械的日企——窪田制药表示,最早将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售治疗近视的眼镜型产品。戴上以后,眼镜会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