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23:01:13 | 浏览:3120
公司发布硅料和电池扩产计划,计划在4年内将硅料产能扩张2倍到25万吨,电池产能扩张4倍到100GW。硅料和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剧烈竞争,行业格局清晰。硅料行业今年内可能基本只剩下五大厂,通威凭借成本、品质、资金优势迅速扩张,有望成为硅料寡头。电池环节通威在成本、效率、规模上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并且提效降本仍在推进之中,这一轮扩产将加速行业二三线产能的退出,通威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通威龙头地位将更加稳固。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目标价到18-20元, 对应2020年PE为18.6-20.6倍。
摘要
1.依托硅料成本优势,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硅料是化工业态,经历2018-2019年大幅调整后,二线产能普遍亏损,国内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正在退出。韩华OCI韩国群山基地刚宣布将大部分硅料产能转产电子级硅料,瓦克也对硅料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并准备将部分产能切换为电子级硅料。我们预计,未来五个季度硅料供需格局会向好,行业格局也更清晰,未来大概率只剩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五家。目前五家有效产能都在8万吨左右,成本通威最低,公司此次扩产约16万吨,将与其他四家拉开差距。
2.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目标100GW高效晶硅电池。公司当前电池产能20GW,已经全球第一,但当前市占率仅10%。此次扩产计划将维持每年20GW的扩张速度,目标100GW,规模上的优势将更突出。技术路线上,公司新建产能均保留PERC+和TOPCon的升级接口,同时金堂30G扩产计划中,为HJT等新技术预留了15GW的空间,后期会视国产设备成熟程度决定投资时点,当前投资仍以M12的PERC为主。
3.积极拥抱M12大硅片,M12有望进一步拓宽行业盈利空间。根据公司测算数据,M12大硅片导入后,单位产能的资本开支有望继续下降。同时由于通量价值的存在,电池非硅成本有望在M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2分/瓦,组件环节的BOM成本也有下降空间,M12有望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因此公司未来电池新建产线均会匹配M12硅片,并向下兼容M6、G1、M4、M2等型号,新技术路线如PERC+、TOPCon、HJT也是如此。
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1/37.7/48.6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调整目标价为18-20元。
风险提示:硅料双反导致国内价格暴涨,海外战略不及预期。
一、依托硅料成本优势,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公司发布硅料扩产计划,计划2020-2022年将硅料产能分别扩张到8.5、11.5-15、15-22、22-29万吨,按2022年的预期中值25.5万吨计算,较目前8.5万吨产能正好增加2倍。品质方面,公司计划将单晶料占比提升到85%以上,N型料占比40-80%,并具备电子级高纯晶硅生产能力。成本方面,生产成本力争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3万元/吨。
1.1硅料格局已经清晰,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硅料行业经过2018-2019年的大幅调整,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基本出清,韩华OCI群山基地正式宣布关停,德国瓦克也将一部分产能切换为电子级硅料,国内洛阳中硅等二线厂商陆续停产,目前硅料行业初步形成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五大厂商竞争的格局,目前五大厂的产能都在8万吨附近,差距很小。2019年中国硅料产量34万吨,五大家合计27万吨,CR5为78%;预计2020年国内硅料产量41万吨,五大家合计39万吨,CR5上升到95%,其中通威今年8.8万吨的产量指引高于其他4家,位列全球第一,扩产将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1.2硅料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公司包头一期和乐山一期完全成本已经控制在4.5万元/吨左右,乐山老厂完全成本约6万元/吨,并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公司的硅料成本在行业中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行业有能力将完全成本控制在5万元/吨以下的产能约有28.4万吨,5-6万元/吨的产能有4.5万吨,其余28万吨产能成本高于6万元/吨。按照目前硅料价格,成本高于6万元/吨的产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部分产能已经停产,部分仍在艰难维持生产,今年硅片降价将倒逼这部分产能退出。
1.3长期受益于光伏装机增长,硅料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硅料行业今年将基本出清二线厂商,出清之后格局更加有序,这对硅料价格稳定十分有利。硅料价格经历多轮暴跌之后,目前硅料成本在光伏组件中的成本占比仅10%,占光伏系统投资中占比仅5%,产业链对硅料价格下降的诉求已经很小,硅料降价对促进光伏平价的贡献也十分有限,因此硅料价格有望迎来相对稳定的时期,今年二三线厂商退出之际,硅料价格很可能出现反弹,硅料环节的盈利有望增厚。预计2019-2021年公司硅料净利分别为5.1、11、15.7亿元。
二、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目标100GW高效晶硅电池
2.1依托领先优势,每年扩产20GW。
公司发布高效晶硅电池扩产计划,计划2020-2023年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分别扩张到30-40GW、40-60GW、60-80GW、80-100GW,保持每年20GW的扩产速度。公司目前晶硅电池产能刚好20GW,若扩产计划实现,2023年电池产能将是目前5倍,在体量上成为绝对的行业龙头。
2.2 技术路线全面布局。
当前主流电池技术PERC效率约22.5%,公司计划提升到23%,PERC+提升到24%-24.5%,TOPCon提升到23.8%-24%,HJT提升到24.5%-25%+。公司此次同步公告了30GW的高效晶硅扩产计划,其中15GW是PERC,并预留升级到PERC+和TOPCon的接口,其余15GW预留给HJT等新技术,因此总投资规划是200亿元,6.6亿元/GW,超过PERC当前的投资强度。
2.3成本领先同行
公司当前PERC非硅成本已经下降到0.23元/瓦,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当前行业主体产能非硅成本仍在0.25-0.35元/瓦。今年M6硅片导入后,M6的非硅成本有望再下降1-2分/瓦,M12导入后,M12的非硅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到0.2元/瓦以下,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行业最强。
2.4电池盈利有望持续扩张
当前主流PERC电池报价0.95元/瓦,公司可实现约5分/瓦的净利,M6导入后,M6电池有望实现7分/瓦的净利,M12导入后,M12电池有望实现接近9分/瓦的净利,公司未来新建产能都基于M12硅片,向下兼容M6或者G1和M2,公司单瓦净利有望拓宽。此外今年硅片环节有望让利,电池环节或截留部分利润。预计公司今年PERC电池可实现净利7分/瓦,出货量20GW,净利14亿元左右,明年出货量预计30GW,净利约20亿元。
三、结论与投资建议
1、公司在硅料和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强大而清晰,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硅料和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剧烈洗礼,各家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比较清晰,硅料行业1-2年内预计就只剩下五大厂,国内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正在加速退出,通威凭借成本、品质、资金优势迅速扩张,有望成为硅料寡头。电池环节通威在成本、效率、规模上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并且提效降本仍在推进之中,这一轮扩产将加速行业二三线产能的退出,通威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通威龙头地位将更加稳固。
2、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1/37.7/48.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2/0.97/1.25元/股,同比分别增长39%、34%、29%。
3、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目标价到18-20元,PE为18.6-20.6倍。
电新产业研究
【大河财立方消息】10月18日消息,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 (Primergy)达成协议,为Gemini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Gemini项目位于内达华州拉斯维加斯附
原标题:供不应求、持续满产……锂电池需求增势不减 一季度电池厂商扩产热度持续高涨今年以来,新能源电池产业延续去年的高景气。一季度,锂电池产销和去年同期相比进一步加速增长,行业扩产速度也在加快。在江西宜春的一个新建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区,一批设备
来源:广州日报价差巨大 锂电池行业“水很深”安全问题频遭质疑 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卷入产品质量风波“原来电动车电池差价这么大。”白领小凯为方便上班于去年购置了一辆两轮电动车,但今年以来随着其电池老化,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所下滑,于是他上网查询电动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来源 | 心能源车资讯 3月以来,超20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宣布涨价。追根溯源,除受2022年补贴退坡30%影响以外,上游动力电池原料价格飙升导致生产成本暴增,实为新能源产业下游“涨啮城郭”的绝对因素。 自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锂电池:本周电池市场变化不大,头部企业产能持续爬升。汽车电动化已成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但是碳酸锂价格不断跳涨持,续刷新高,高位的锂矿价格更符合矿商的利益,新增加产能速度缓慢、叠加海外不稳定的政局,预期锂矿
不知不觉9年过去了,从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上市,到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累计出售560多万辆电动汽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第一批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也都临近报废年限。1月18日,工信部最新会议上透
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政策导向下,锂电池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开始在出行领域扮演起愈发重要的角色。在电动两轮车领域,新国标落地实施之后,能量密度更高、电池寿命更长、质量更轻的锂电电动车开始广受欢迎,锂电池的应用开始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电动车安全事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王帅)1.下游痛点驱动电池革新动力电池的四大劣势是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2022 年 初,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 将于 2022 年 12 月 3
光伏行业里,有家公司非常有意思,不仅是硅料电池双龙头,还卖得一手好饲料。通威股份实行的"渔光一体",光伏的背后还带着农业,这引起了贝壳投研(ID:Beiketouyan)的好奇心,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家公司。一、以饲料为基础,切入光伏领域通
今日光伏概念延续强势。截至收盘,指数大涨1.73%,其中爱旭股份(600732.SH)涨停,上机数控(603185.SH)、通威股份(600438.SH)、阳光电源(300274.SZ)、特变电工(600089.SH)等涨幅居前。消息面上,